@自嗨的江江

爱生活爱叽歪

『数码后期』巧用Lightroom色调曲线“变废为宝”

不要轻易删除照片。镜头虽无法停下时间,但是却可以记录瞬间,且不论照片本身在若干年后是否有承受一段记忆的深刻价值,我们首先应该问自己,这真的是废片吗?或许随着我们自身审美的变化,再回头看原来一些觉得似平平淡淡的照片才会发现那才是自己所追求的;或许随着后期软件发展,原来那些即便是焦点不清、对焦不实的照片在日后也会有修复还原的可能;更或许,随着我们后期技术的提高,我们会有这样的感慨——幸亏当时没删掉这张宝贝。对于这张照片,很多人都会觉得回收站就是为它准备的,诚然,此刻的我自然不会反对大家有这样的想法,不过大家不妨稍待片刻,待笔者调它一调大家再下定断也不迟。1. 首先在基本面板把照片变成黑白。2. 在色调曲线里把暗色调调节到-100。这样梯田的层层叠叠就比较明显了,整体感觉已经不错了。3. 再到镜头校正里面增加暗角,这里是把数量变为-100,中点数值为12。这样一张早晨蒸腾着雾气的梯田照片就出来了。4. 再来对比一下后期调整前后,你是否也心生感慨呢?这里其实更多的是提供一个思路,大家也可以找一些过去确定为的废片来调整一下。假如你没删除的话,残念……书 名:摄影师后期手记——Lightroom 4提升照片品质全攻略作  者: 江之源出 版 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ISBN:9787121169342出版时间:2012-06-01定 价:¥79.00内容简介:Lightroom是面向数码摄影、图形设计等专业人士的一款软件,为用户提供高效、稳定地导入、管理、修改及导出数码图像等功能。借助它摄影师只需花费较少的时间分类排列和组织图像,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编辑图像或者投入到无限的前期创作事业当中去。本书是真正中国人为中国人撰写的教程,符合国人的阅读以及思维习惯。让你阅读起来丝毫不吃力。本书系统地阐述使用Lightroom软件对数码照片进行导入、管理、修正、编辑、导出、打印等一整套的基本操作方法的同时,通过大量的实例着重分享了一些调色、特效等后期技法以及一个摄影师可能想知道的Lightroom的综合运用。随书光盘精选80个风光预设、80个人像预设和80个特殊功能预设,而且也是全部中文名称并且符合2012处理器的预设,适合中国读者。并包括实例素材及源文件、效果文件。本书适合摄影爱好者、修图爱好者、专业摄影师以及专业修图师等相关行业多个技术层次的读者阅读。目录开篇语第1章 入门指南第2章 照片导入第3章 图库管理第4章 照片修改第5章 照片导出第6章 地图模块第7章 书籍模块第8章 幻灯片放映第9章 打印模块第10章 Web模块第11章 高级设置第12章 插件介绍后记:Adobe的秘密作者简介:江之源,现为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常务理事、尼康全国巡展讲师、奥林巴斯数码课堂讲师、搜狐数码频道特聘专家、网易微摄影评委、多个摄影网站的版主。现有著作书籍《一定学得会!数码单反DSLR达人手册》,台湾松岗繁体版的《数位单眼DSLR达人手册》。Apple store发布有《探寻京城往事》,以及新出版的《摄影师后期手记-Lightroom4 提升照片品质全攻略》。推荐序首先衷心地祝贺大江(江之源)将自己的心得体会集册成书并顺利出版!阅读过样章后,大江说希望我写个序,真是让我欣喜万分,又诚惶诚恐。欣喜的是,终于看到国内出现了Lightroom的专业中文书籍,迫不及待地想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们;惶恐的是,我只是业余爱好者,在专家面前实在是班门弄斧,这里仅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点体会。“桃李无言,下自成蹊”,Lightroom这款软件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悄悄在摄影师间普及开的。对于Lightroom,Adobe并没有做太多的广告投入,起码在中国是如此。然而在现如今,其知名度和口碑却是远超尼康NX或者佳能公司的DPP系列。Lightroom主要是面向数码摄影、图形设计等专业人士的,主要是为了给这些用户提供一个高效、稳定地导入、管理、修改及导出数码图像的综合服务而设计的。它能让摄影师花费较少的时间分类排列和组织图像,从而有更多时间编辑图像或者投入到无限的前期创作事业当中去。此外,Lightroom完全使用高级脚本语言设计,具有更大的可扩展性,支持大量第三方插件,能让你的后期之路更加丰富。此次低价推出的Lightroom 4 更是创造性地增加了多项新特性,其中包括支持视频文件、支持谷歌地图地理信息标签和HDR制作等多项功能。与Photoshop不同的是,Lightroom的定位更为精准,因为它是面向摄影师行业的。而Photoshop是面向设计类行业的,包容性更大一些,知名度也更高一些。以至于很多国内的朋友都会将“照片后期处理”跟“PS”画上等号——这一点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不准确的。同为摄影爱好者,我个人就非常喜欢使用 Lightroom 来管理、处理我的照片。不过遗憾的是,国内对于 Photoshop 的书籍非常丰富,也涌现出一大批PS高手。但是对于Lightroom 的书籍却是少之又少,甚至只能从一些专业摄影论坛获取只字片语的心得跟技巧。在一次跟大江的偶然交流时听闻他也喜好这款软件并且颇有心得,那时应该就算是这本书的萌芽期了吧。作为 Adobe 中国社区经理,同时也是大江的朋友,于公于私我都在时刻关注着这本书的写作进程,同时也是饱含期待的。不仅是因为大江在摄影上取得的成就,更是因为他是一个踏实、宽厚、值得尊敬的人以及他一丝不苟的行事准则。关于这本书适合的阅读人群,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你初涉 Lightroom 或者刚接触摄影后期,那么你肯定能从这本书中了解到你想了解的一切非常详细的基础操作步骤;如果你以前就用过 Lightroom 4 之前的版本,那么这本书中详尽介绍新版功能与使用的地方一定也会让你获益匪浅。作为一个出色的摄影师,大江精致的照片和幽默的语言一定能为你的摄影后期之路送去一份力量、增加一份乐趣、提出一份建议。最后,祝福那些一直在路上的专业摄影师或摄影好爱者们,希望通过Lightroom 的帮助可以创作出越来越多满意的作品!Adobe中国社区经理 段少婷

『摄影教程』构图进阶教程:利用几何图形

当你想到摄影构图时,第一个进入脑海的是什么?三分构图法?充满画面?引导线?景深?重叠?如果你接受过真正的摄影教育,也许还会想到透视、角度和色彩。艺术构图的世界里其实还包括了很多你没有想到的东西。不必担心,这个问题其实一点也不复杂。和基本构图法则一样,你也可以训练自己的眼睛习惯于“发现”其他的构图形式,让你的照片更进一步。学习进阶构图法其实很简单,你只需哟记住一个词:几何。没错,你在中学里上过的那些课的确可以应用在摄影构图中。事实上,很多艺术家都会下意识地在取景器中看到形状,但他们不一定意识到几何的因素参杂其中,除非有人为他们指出。本文就将为你指出这一点:矩形:使用矩形与三分法则看上去有些接近。不过,你可以利用各种不同尺寸的矩形来安排画面。在这张照片中,画面的下半部分,和画面的左侧,分别可以“画”出不同的矩形来,将作为主体的路灯分离出来。圆形:你能够在圆形中表现出运动的力量,也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巡视整个画面。你可以使用完整的圆,也可以使用半圆或曲线。这张照片中的两个圆形将观众的目光引导至画面中的远景,让人们对山水和倒影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三角形:三角形可能是在摄影构图中最容易找到的形状。翻出你的照片,看看能否从中找到三角形。照片中栅栏分割出的三角形会让你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流动到远处的山上——这里也有一个三角形。多边形:尽管你不会对着取景器说“我应该在这张照片中用到多边形”,不过你应该会为它能给你的照片带来的改变而惊讶。在这张照片中,多边形由前景的鲜花构成。正方形:正方形能构成完美的画框,并通过重复产生令人惊讶的效果。在这张照片中,画面的正中央的沙发和人就构成一个正方形。背景的书架中同样存在正方形。弓形:弓形与圆形有着类似的动感,但它们更多地是出现在背景中。这张照片中摆出心形的双手形成了3个弓形——也为鲜花增加了画框。平行线和相交线:线条要用得好并不容易。但是在选择背景时,平行线和相交线是非常有效的元素。这张照片中,长椅中存在平行线,同时本身又构成相交线,将观众的目光引向画面中心。空间:关系与平衡深刻理解空间可以让照片更有冲击力。看看这张照片。构图非常简单,靠近观众的长椅,和背景中大片的空间。这样的画面会引起观众情绪上的响应,让他们回忆起自己的故事。

『摄影教程』利用镜头眩光的专业拍摄技巧

摄影:Nathan Schroder,1/30s,f/2,ISO 400直射进镜头的光线可以引起眩光,降低照片的反差和细节,我们摄影师一直在不遗余力地与眩光作斗争。我们购买拥有专业镀膜的镜头,使用镜头罩,或者投资在各种影棚器材上来避免不受环境的逆光,挽救照片的对比度和锐度。当然,除非,我们会反过来来利用眩光进行创作。上面这张照片由职业时尚和广告摄影师Nathan Schroder拍摄。在这张照片中,他努力让眩光达到了最大程度。Schroder使用Profoto Zoom Reflector 2闪光灯拍摄了这张照片为什么呢?“我希望让模特处于一种超凡脱俗的,飘渺的氛围中,”他说道。但是在这种充满世俗气息的房间环境中,他只能依靠眩光来为照片增加超现实感。Schroder使用佳能EF 50mm f/1.4镜头“我知道我希望让太阳成为主光源,”他解释道,“我也知道我需要让窗户光引起眩光。”为了增强这种效果,他直接冲着落地窗外的太阳拍摄。闪光灯直射出的光线质量太硬。所以为了保证想要的感觉,Schroder将闪光灯放在远离照相机的位置,并把灯头转向模特对面的白墙,这样就不需要使用柔光箱了。闪光灯产生了足够的跳灯辅助光,照亮了模特脸部的细节。Schroder使用Profoto Pro-7a电源当然,你也可以不用闪光灯,只用自然光拍摄出这种照片。你只需要在模特面前放一个大型反光板,将阳光直接反射到模特脸上就行。为了拍摄这张照片,Nathan Schroder让阳光从模特身后的落地窗(A)射进房间。不幸的是,逆光引起的眩光太强了,几乎完全抹掉了模特脸上的细节。因此Schroder使用一个Profoto Pro-7a 2400瓦特秒电源(B),在闪光灯灯头上装了一个变焦反射器(C),并把灯头转向对面的白墙(D)。他使用佳能EOS 5D Mark II(E)和50mm f/1.4镜头拍摄。之后,在Adobe Photoshop CS5中对模特面部皮肤做了一些处理,并“突出了眩光并增加了颜色投影,”他说,“我在照片最上层放了一个镜头眩光滤镜图层,下面是一个粉色到紫色的渐变图层。”

『摄影教程』关于摄影光线你应该知道的事

摄影离不开光线,但是似乎仍有一些摄影师对光线的理解不够深入。这种决定了你的照片效果的东西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学习其基本特性。当意识到光线是什么,以及不是什么的时候,你就可以创造性地运用它来得到有趣的照片。摄影:Ornela Pagani1. 光就是光一些摄影师总是在自然光和人造光的区别上纠结。真正的问题是人造光并没有什么值得特别的。它们都是电磁辐射。光线只是位于可见光谱中的一段电磁辐射,其特性和其他辐射没有什么不同。产生光线的方法只有两种。原子被加热时释放出热振动产生白炽光。电子释放出能量时产生冷光。这两种形式的光都发生在自然状态下——火焰、阳光、萤火虫甚至海藻。你在拍摄中不必考虑这些东西。只是不要让不准确的信息误导你对光源产生偏见。光就是光。2. 质量与其关心光源问题,你更应该关注光的质量问题。摄影师会谈到光线是硬还是软,其表现为物体的阴影情况。光线会沿直线传播,直到碰到某物体发生反射。来自单一光源的直射光线可以产生浓重的阴影和镜面反射。镜面反射发生在光滑的表面上,反射角与入射角保持一致。直射的光线是硬光。摄影:Ekivoi Diangson当光线照射非光滑表面时会产生漫反射。漫反射的光线仍然会按照入射角法则反射,但不光滑的表面拥有大量方向不同的微小反射面,所以发射光会射向不同方向。这就是为什么柔光箱前面有一层漫反射材料来扩散光线。当光线穿过漫反射材料时,光线会四散发射,避免了表面的高光并填充了阴影,这就是柔光。3. 尺寸光源相对物体的尺寸,决定了它(对物理来说)是硬光还是柔光。太阳是一个巨大的光源,但是因为距离地球太远,所以相对地面上的物体来说是小光源。相对而言,一个柔光箱对模特而言就是很大的光源。这就是为什么柔光箱应该尽量靠近模特的原因,为了产生更柔的光。当柔光箱远离模特,光线就变得更“硬”,因为光源和模特的相对尺寸变小了。如果你想要柔光,就使用大尺寸的柔光光源,如果你想要硬光,就是用小尺寸直射光源。4. 方向多数时间里,我们会发现光线来自头顶。太阳大部分时间都位于我们上方。多数建筑都受到顶光照明。我们对顶光很习惯。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侧光有强烈反应的原因。它会产生意料之外的更具戏剧性的效果。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喜欢看日出和日落的一部分原因。从下面照射的光线看起来不自然,产生死亡或恐惧的感觉。我们一般看不到这个方向的光线。光线的方向会微妙地影响照片的情绪。5. 色彩温度会影响光线的颜色。在自然界,白炽光的颜色会随着温度升高从红变到橙,然后变成黄色。我们对光的颜色有本能的反应——蓝色冷,橙色暖。我们可以用绿色投影让一个人看起来很诡异,也可以利用日光让画面看起来很正常。色彩会影响人们对画面的直觉感受。这就是为什么舞台灯光会配合场景的内容变化不同颜色。最大的影响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反光。通过了解这些光线的基本特性,我们就能有意识地利用它们来改善照片。

摄影构图进阶技巧:取景时对图像进行裁切

在拍摄中,对重要的主题元素进行有意舍弃,会令很多摄影者感到惊奇、困惑,甚至会相当排斥。然而如果谁不会使用这种构图方式,那也就意味着他放弃了一种有效的手段——能让观赏者在观赏照片时产生迫近感,并使其愿意将视线长时间地停留在照片上。因为并不一定要将所有内容都必须反映到照片中—未完全呈现的内容也会对照片产生重要的影响。完整映像我们常常会说,对主题的生硬裁切会让观赏者感到困惑,其理由是,观赏者在欣赏照片时期望看到的是这一主题的完整轮廓。这种期望并不会针对所有的图像元素,而仅限于最重要的图像元素,这是因为每张照片都反映了现实中的一个部分—它无法将一切图像元素都完整呈现出来。举个例子:拍摄草地上一座单独的房子,包括屋前的小路、周围的树木和灌木时,观赏者并不期望看到草地或小路的全部,但期望看到房子和近处树木的全貌。房子的全貌以简单的方式构成了该照片的主要主题—尤其是当它通过某种构图方式被进一步强调时。不作切割也是强调和突出图像元素的一种方式。人类的大脑可以在精神上将只看到部分的主题补充完整。你可以对图像元素进行切割。这样你就可以将主题的重点从壁虎的身体转移到它的头部。降低视觉的主导性如果现在摄影者只拍摄一所房子的局部,那么房子在照片中占据的图像区域就会减小,其重要性也会随之下降,这样一来整个照片的所要表达的内容就会发生变化—或许是房子的某一个细节,或许是房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或许是另一个图像主题,如场景的色彩。拍摄时对图像进行裁切,可以降低某些图像元素的重要性,并突出图像中本来不太重要的元素。从右边这张人物面部肖像照中我们可以看得尤其清楚:即使是对头发进行轻微裁切,也能降低人物头部形状的突出特点(见第94页),从而使发型占据主导,同时人物的眼睛、鼻子和嘴巴这些图像元素也能在前景中脱颖而出。上部或下部的轻微裁切会赋予某个主题一种视觉上的支持,并防止其在较大的空间内显得孤单、绝望。许多人不敢对图像进行大幅裁切,其实这样的裁切不仅会给某个图像元素带来极高的集中度,也会赋予整张照片很高的关注价值。图像裁切的强度影响着图像元素在照片中的地位和分量—与有意的裁切比起来,轻微的裁切(有时)几乎不会被察觉。它可以在视觉上给予某个单调区域内的图像元素以支持,并防止其被孤立甚至脱离主题。拍摄时对某个图像元素进行较大幅度的裁切或者非常彻底的裁切,可以明显降低某个元素在照片中的重要性,甚至使之完全脱离图像所要表达的内容。以裁切求接近图像裁切不仅能在视觉上凸显图像元素的重要性,也能以非常简单的方式拉近观赏者与主题之间的距离。某个主题被裁切得越厉害,其与观赏者之间的距离就越近,图像看起来就越详细、越直接,这样观赏者也就更容易消除情感上的距离。当某人或某物直接出现在一个人面前时,他就不得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同样,这种照片的观赏者也会感觉自己好像就站在主题面前。以上内容基本上适用于所有主题,但其在人像摄影领域的效果尤为明显:由于某种社会因素,两个(陌生)人之间会有一定的距离感,想要使这两个人都感觉舒服,他们之间需要保持约一臂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下,他们在谈话时可以完全看到对方的头部,因此我们在欣赏照片时也会有这样的期望。只有面对那些我们非常熟悉的人—伴侣、家人、朋友时,我们才会与之更加接近,这时我们无法完整地看到对方的头部甚至脸部。对于我们不熟悉的人,我们会本能地与之保持最短的社会距离—约一臂长,而不至于太“逼近对方”。这个距离使我们可以完整地看到对方的头部,因此在观赏照片时我们也期望如此。只有面对亲密的朋友、家庭成员或自己的伴侣时,我们才会毫无顾忌地与之接近,这时我们只能看到对方的脸。通过所选的图像区域,我们可以将观赏者带入这种情景中,并传递给他一种接近、亲密以及认识照片中人物的感觉。作为一名摄影者,你可以通过对照片中人物的头部进行裁切,明确表达出这种亲密感,并从视觉上减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由此可以迫使观赏者拉近自己与照片中人物之间的距离。这样做的结果是,照片要么很有魅力—因为观赏者可以体会到这种感觉,要么使观赏者从内心抗拒并尝试拉大与人物之间的距离—这取决于摄影者所塑造的人物是否能令人产生好感。裁切而非切断图像裁切除了具有情感力量外,还能从另一方面促使观赏者长时间地研究照片:如果观赏者没有完整地看到某个特定的图像元素,那么他会对照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到失望。然而这种失望同时能非常强烈地激发他的幻想,因为观赏者知道这一元素在现实中是完整的,他会不自觉地开始想象照片中没呈现的那部分元素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图像元素的线条会无限延长,其图案或结构也会向无限延伸(不改变其方向或外观)。因此在塑造人物时,裁切人体最宽的部位是很不恰当的,你很快就能感觉到那样做是不好的。根据所裁切元素的不同形状、外观及其在图像区域中的位置,观赏者将被裁切的主题部分补充完整的过程也有难有易(见第96页)。但无论难易,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会这样做,也就是说,观赏者会长时间地研究图像,如同照片主题没被裁切一样。因此,图像裁切可以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对照片的裁切不能总通过照片的边缘,也可以在照片范围内部通过某个图像元素与另一元素的重叠来实现。在这个例子里,帽子切割了小孩的脸部并使其真实身份无法被辨认。常用位置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图像元素进行裁切:一种是通过与另一元素重叠,另一种是通过照片的外边缘。后者的作用更强烈、效果更清楚。然而,裁切并不是对照片的四条边都具有相同的效果:如果某一元素被照片的下边缘裁切,观赏者几乎觉察不到—除非采用将重要图像区域切断的极端裁切方式,比如在鼻子和嘴巴之间对人物的脸部肖像进行裁切。但是,如果图像元素是有内容的,而且可以从内容上分开的部分被照片的下边缘裁切掉,它仍然能带给观赏者完整的感觉。比如在人腹部的高度进行裁切,观赏者在欣赏从全身人像中截取的人物上半身部分的照片时仍然会有完整的感觉。图像元素被照片不同的边切割,所造成的效果也有强有弱。右部和上部切割可以给照片带来强烈的效果,并能极大地降低图像元素在视觉上的主导性。对图像的上边缘进行裁切在很多时候都会被观赏者无意识地接受,尤其是当这种裁切可以产生更密切的迫近感,或者是可以让一个原本无依无靠的图像元素产生稳固感时。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对关键性图像元素的极端裁切也很容易被观赏者察觉到。一般来说,图像侧边的切割更加引人注意,并能更持久地强调某些图像元素,从而使照片的另一侧更加突出。如果观赏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将被裁切的图像补充完整,那么这一过程在照片的右侧会完成得更直观、更迅速—因为我们习惯从左至右的阅读方向。总之,几何形状与自然形状相比、规则的图案或结构与不规则的相比,更容易超出图像边缘向外延伸。无论在图像的哪条边上,这种规律都同样适用。如果某个图像元素不仅在一条边上,而是在多条边上被裁切,那么未被裁切的一边就会尤其突出,而且被裁切的边越多,观赏者的熟悉感和亲近感就越强。背景分割当然,图像元素的裁切不仅对其本身有影响,还会影响到它的背景和周围的环境。尤其当背景内容为统一的、单色的或者相同纹理的区域时,图像元素的裁切有助于降低背景的主导作用。因为一旦前景中的某个元素超出了照片的边缘,照片背景就会被分为两个部分,当一片大区域被分成两部分小区域时,其视觉分量就会减少。如果在照片的很多边上都有裁切,就会导致背景的多重分割,这样背景的作用就更加弱化了。为了实现这一效果,裁切本身也不能非常明显,仅仅是让图像元素轻微地碰触到照片的边缘就足以弱化背景的作用了。通过对图像元素的裁切不仅能减少图像元素的视觉分量,也能降低背景的重要性。在单色调的背景中,单一的、相连的区域被分为两个较小的、不太重要的孤立区域。图书信息定价:98.00作者:[德]科拉•巴尼克 格奥尔格•巴尼克出版单位: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978-7-5304-6009-2出版日期: 2012/9开本:190mm×230mm内容提要两位作者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构图方式,包括每种方式的成像效果、对观赏者产生的影响及具体应用,之后又解释了所有构图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主次关系和整体效果。最后用10幅精彩的照片,进行了全方位的构图实例分析。总之,本书深入到摄影构图中的所有方面,信息量非常大(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非常科学(以感知心理学为基础)且透彻。作者简介科拉•巴尼克出生于1981年,2002年起从事摄影工作。她的特点在于,当她按下快门释放键时,她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经过后期处理的成品照片。科拉拍摄的照片风格整洁而安静,她喜欢和谐的色彩、柔和的过渡以及近乎完美的构图。她的作品曾多次在国际、国内比赛获得奖项。她的摄影作品涵盖人像、美女、时尚、行为、情色以及艺术花卉等摄影领域。她能够熟练地运用Photoshop软件对图像进行优化,同时还能有效地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以及黑白转换。在统一颜色在不同媒介上的显示方面,她的工作代表着最高的水平,从拍摄直到打印,照片的颜色始终能保持一致。作为自由的平面设计师和图像处理师,科拉发表过一系列高质量的摄影出版物,比如你现在正在阅读的这本书。另外,她还与格奥尔格一起为杂志社和出版社写作,并为摄影教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在委托摄影中,她强调的拍摄重点是和谐的布局、完美的照明以及个性肖像和艺术的人体照片。她的工作室引领了整个委托摄影领域的潮流—你可以在www.artepictura-atelier.de找到有关她工作的详细情况。格奥尔格•巴尼克出生于1969年,1984年起从事摄影工作。他的摄影风格是:接近主题,充分利用清晰与模糊,喜欢倾斜、嘈杂和多彩的主题。在他拍摄的如人像、生活、情色、人体、旅游和特写照片中,都贯穿着他对细节的独到眼光。格奥尔格能够在日常生活的小场景中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主题。他常常会不经思考地拍摄随机的场景,但是在拍摄人像照片前他仍然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委托摄影方面,格奥尔格的拍摄重点在生活、日常场景、公司和雇员肖像领域。他与科拉一起从事了5年摄影教科书的编写和为摄影杂志写作的工作。作为公司顾问,在为公司客户解答企业在视觉上的公众形象和图片中的企业理念等问题上,这位经济学家兼社会工作者能够将自己积累的丰富的社会经验与他常年在项目和产品管理以及销售中获得的经验联系在一起。 除了莱茵-美茵学院的摄影专业和吕内堡大学的自由摄影学院,格奥尔格提出并独自创建的摄影艺术研究院(Artepictura-Akademie)已经是第三家体系化的摄影教育机构。作为摄影艺术研究院的主管,他还在威斯巴登教授媒体管理课程。在www.artepictura-akademie.de你可以找到关于摄影艺术研究院的现有项目。